《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Yuval Noah Harari
前阵子在浦东图书馆沉浸式地把好几年前没读完的《人类简史》看完了,可能是名字有碰瓷《时间简史》的嫌疑,所以不少人觉得这本书名不副实,其实你当作科普读物来看,从智人是怎么从默默无闻变成地球主宰写到现代金融经济学,这是本很好的书。
这里把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当作读书笔记。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新的农业活动得花上大把时间,人类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
新颖的角度,那如果后续有其他可以替代小麦的更优质的农作物(或者是更高的生产力),是不是人类就可以远离麦田了?
再就人类暴力而言,小麦也没办法提供人身安全。农业时代早期的农民,性格并不见得比过去的采集者温和,甚至还可能更暴力。毕竟现在他们的个人财产变多,而且还需要土地才能耕作。如果被附近的人抢了土地,就可能从温饱的天堂掉进饥饿的地狱,所以在土地这件事上几乎没有妥协的余地。过去,如果采集者的部落遇到比较强的对手,只要撤退搬家就能解决。虽然说有些困难和危险,但至少是个可行的选项。但如果是农民遇到了强敌,撤退就代表着得放弃田地、房屋和存粮。很多时候这几乎就注定了饿死一途。因此,农民常常得死守田地,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这里抛出问题,小麦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让智人放弃这么多?
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成功与否,评断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贝数的多寡。
Google Gemini AI说,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DNA螺旋数的多寡并不能准确地说明物种演化成功
衡量物种演化成功的更全面指标: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态适应性、进化潜力等,可能是因为人类简史是一本科普读物,所以简化了相关逻辑。
身为个人,为什么要管这种演化问题?如果有人说,为了“增加智人基因组在世界上的拷贝数”,希望你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你会同意吗?没有人会同意这笔交易。简单说来,农业革命就是一个陷阱。
于是,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而且这可不是史上的最后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得有两部车,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国外的假期。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等到习惯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
这个说法没问题的,但是在上层人的视角来看,社会发展需要有人能够当农民,但是你问他们愿不愿意肯定没人愿意,大多数都是没得选。
为了把牛、马、驴、骆驼训练成听话的役用动物,就必须打破它们的天性和社会连接,抑制它们的侵略和性能力,并且限制它们的行动自由。农民还发明各种控制技术,像是把动物关在兽栏和兽笼里、套上枷锁链条,用皮鞭和刺棒来训练,甚至刻意造成动物伤残。驯化动物的过程几乎总是会将雄性阉割,好抑制雄性的侵略性,也让人类能够控制挑选牲畜的生育。
当年欧州人奴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时候,也是用相同的方式吗?买卖奴隶,甚至阉割雄性?
一头在现代化畜牧场里的小牛。小牛出生后立即与母亲分开,关在一个不比身体大多少的笼子里。小牛得在这里度过一辈子,但它的一辈子平均也只有大约四个月。它这一辈子再也不会离开笼子,从没有机会和其他小牛玩,甚至连走路的机会也被剥夺;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它的肌肉运动而变硬。肌肉越柔软,牛排也就越鲜嫩、多汁。于是,这只小牛第一次有机会走路、伸展筋骨、遇见其他小牛的时候,也就是在前往屠宰场的路上。就演化而言,牛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动物。但同时,它们也是地球上生活最悲惨的动物。
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级,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食粮维生,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过活的数量。
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现在看来,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农业革命让人能够开创出拥挤的城市、强大的帝国,接着人类就开始幻想出关于伟大的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好建立起必要的社会连接。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
智人站在世界顶端依靠的就是认知革命。竟然可以只靠虚构的故事就能让十几亿陌生人都相信大家有共同的祖先、大家都是炎黄子孙,这力量太恐怖了。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金钱还有更黑暗的一面。虽然金钱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间共通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某些神圣的价值观,而只是金钱本身以及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
和平年代下,金钱确实拥有非常强大以及邪恶的力量,但是如果是战争时期,那么很多国家建立的钞票信任将荡然无存,所有人对货币的信任都将转加到黄金、白银上,甚至如果即将战死沙场,那这些货币也是一文不值,这个时候虚构的信仰就是比金钱更加值得人信任,战士们相信就算自己在战场上阵亡了,只要能赢下战争,那么子孙后代也将拥有富足安定的生活。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可走。其中某些路比较宽、比较平坦,路标比较明确,所以也是比较可能的选择。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选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历史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人在每个阶段都拥有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也可能会变,回头看看也会觉得当时自己的决策很愚蠢。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 取得新能力。
无论是现代科学还是人生经历,这都是宝贵的品德。
在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这可以说是现代历史最重要的著作。牛顿在书中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只要用三个非常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够解释宇宙中苹果或是流星掉落的规律:
从此之后,任何人想要了解炮弹或行星是如何运动的,又会落向何方,只要测量一下物体的质量、方向、加速度和作用力,把这些数据填入牛顿的方程式,答案简直就像魔术一样跃于眼前。一直要到19世纪末,科学家才观察到有某些状况并不符合牛顿运动定律,于是带来下一波物理理论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能用看似简单的公式证明整个宇宙大部分物体的规律,并且这个公式经历了几百年都是正确的,牛顿也太强了。
考虑以下的两难情境:有来自同一系所的两位生物学家,拥有同样的专业技能,都想申请数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甲教授想研究一种会感染奶牛乳房、造成产奶量降低一成的疾病。乙教授想研究的则是奶牛被迫与后代分开时是否会造成忧郁。假设经费有限,不可能两者都补助,那么哪位教授该得到这笔经费?
这个问题没有出于科学的答案,只有出于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答案。在现在,显然甲教授更有可能得到经费。这并不是因为研究乳房疾病比牛心理在科学上更有趣,而是因为能够从此研究得益的乳品业,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会远大于关心后者的动物保护团体。
还是要看提供经费的机构是什么性质的,这个机构关心的利益是什么,那么谁就更容易获得经费。基于这个例子,如果提供经费的是动物保护协议之类的,而不是政府机构,那么乙教授得到这笔经费的概率其实也很大。
或许,如果是在视牛为圣物的印度,或是在某个致力于保护动物的社会里,乙教授就有更大的胜出机会。
我的想法被作者预判了,并且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科学并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也无法决定如何使用其发现。
这句话在电影《奥本海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奥本海默成功试爆核弹之后,并无权决定核弹到底会用在何处、打向何处、杀死多少人,很多科学发明也许违背了科学家发明者的初衷。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医药领域就得益于库克船长的这场远征。
当时,讲到要航行至遥远的彼岸,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有一半以上的船员无法抵达终点。
他们的最大克星并不是愤怒的原住民、敌人的战舰,或是思乡情切,而是当时还一无所知的坏血病。得了坏血病,人就会变得慵懒昏沉、心情沮丧,而且牙龈等软组织还会出血。等到疾病恶化,就会开始掉齿、出现伤口且无法愈合,病人开始发烧、黄疸,无法控制四肢。在16到18世纪之间,坏血病估计夺走了两百万船员的生命。当时没有人知道坏血病的病因,而且不管用什么疗法,水手还是大批死亡。
一直到1747年终于有了转机,英国医生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用患上坏血病的水手进行了一场实验,分成控制组和各个对照组,各自给予不同的治疗。其中一组采用的是当时治坏血病的民俗疗法:吃柑橘类水果。而这组患者也迅速康复了。虽然当时林德还不知道究竟柑橘类水果有什么是水手所需要的,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正是维生素C。当时典型的船上饮食都明显缺乏维生素C,远航的水手通常只吃饼干和牛肉干,几乎没有水果或蔬菜。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并未采信林德的实验结果,但库克船长信了。他决心证明这位医生是对的。于是,库克的船队带着大量的酸菜,并且每次只要登陆,就下令水手必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在库克手下的所有水手,没有任何一个因为坏血病而丧命。接下来的10年里,世界上所有的海军都改采用库克船长提倡的海上饮食,拯救了无数的水手和乘客的生命。81
原来船长吃橘子是有起源的。
为什么这种军——工——学复合组织只在欧洲开花结果,而在印度无声无息?为什么在英国突飞猛进之后,法国、德国和美国立刻起身直追,但中国却是欲振乏力?而在工业化成了明显的政治经济因素的时候,为什么俄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成功缩短这段差距,而波斯、埃及和奥斯曼土耳其却无力回天?毕竟,第一次工业化的科技相对而言并不复杂。难道对于中国或奥斯曼土耳其来说,要设计蒸汽机、制作机枪、铺条铁路,真有那么困难?
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心中存在的疑惑,作者抛出这些问题后,看下他后面会如何解答呢?
这是阿兹特克人第一次碰到了完全陌生的人类。
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应,连这些陌生人究竟算是什么也无法确定。对他们来说,这些陌生人与所有已知的人类都长得不同,有苍白的皮肤、浓密的脸部毛发、如阳光色泽的头发,而且还臭得难以想象。(阿兹特克的卫生水平远高于西班牙。西班牙人第一次来到墨西哥的时候,不论到了哪里,当地人都派人带着熏香随行。西班牙人原本以为这是代表无上的荣耀。但我们从当地文献发现,这其实是因为当地人觉得这些新来的人实在是臭不可闻。)
游戏《文明6》中,阿兹特克的奢侈品就是香薰,看来也是基于这个历史来设计的。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现代社会丰饶富裕,我们很习惯每天都要洗澡更衣。但在中世纪,农民好几个月都不用洗澡,而且也很少会换衣服。对现代人来说,光是想到要这样生活,就觉得真是臭到要命、脏到骨头里,完全无法接受。只不过,中世纪的农民似乎一点都不介意。这种衣服长时间没洗没换的触感和气味,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他们并不是因为太穷而无法负担换洗衣服,而是压根儿就没有这种期望。于是,至少就衣服这一件事来说,他们其实很满足了。
如果真的想想,这其实也不足为奇。毕竟,像是人类的表亲黑猩猩也很少洗澡,更从来没换过衣服。而我们的宠物猫狗也不是天天洗澡更衣,但我们也不会因此就讨厌它们,而是照样拍拍它们、抱抱它们,甚至还抱起来亲。就算是在富裕的社会里,小孩通常也不喜欢洗澡,得花上好几年的教育和管教,才能够养成这种理论上应该很舒服的习惯。
有没有可能,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会对生活不满,不只是因为贫穷、疾病、腐败和政治压迫,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标准?
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是从朝鲜的结果论推导出来的?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目前的生化手臂还远远不及真正的有机手臂,但它们的发展潜力无穷。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让生化手臂有着远大于人类手臂的力量,就算拳王在生化手臂前也会像是弱鸡。此外,生化手臂可以每隔几年就更新换代,也能够脱离身体、远距离操作。
有点像《赛博朋克2077》里的手臂义体,不仅有侧重力量的大猩猩手臂,还有侧重刀剑的螳螂刀、侧重智力的单分子线。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在7万年前,智人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地生活。但就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间,智人就成了整个地球的主人、生态系统的梦魇。时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不仅有望获得永恒的青春,更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
智人在地球上的地位已经无限接近于不存在的神了,即使是人类自己对自己有所制约,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遵守规则,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劣。
也许有一天,作者的预言会成真吧,人类统治地球若干年后,被某种自然灾害灭绝,走上恐龙的老路,然后啮齿动物成为了地球新的主宰,智力超群的老鼠们变成了曾经人类的样子奴役未来的人类。